每天学习一个成语——洞烛其奸
发布日期:2025-03-07 16:52 点击次数:167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何识破伪装、看清真相?古人用“洞烛其奸”一词,道出了洞察人心的智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感受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学会在纷繁世界中明辨是非、守护正义。图片
一、洞烛其奸释义洞:指的是透彻、深入。烛:此处用作动词,意为照亮、洞察。其:代词,指代某人或某事物。奸:代表奸诈、邪恶的行为或意图。洞烛其奸:亦作“洞察其奸”,指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二、洞烛其奸用法洞烛其奸,是一个源自古代的偏正式结构,贬义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用于书面语,强调对邪恶行为或不良用心的敏锐洞察力。常用来形容领导者、管理者或智者对复杂情况的精准判断和识破能力。例句:1.他为人正直,善于观察,总能洞烛其奸,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无处遁形。2.在商业谈判中,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洞烛其奸,识破了对方的阴谋,成功保护了公司的利益。三、洞烛其奸出处洞烛其奸,出自《明史・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意思是:“严嵩作恶多端,误国害民,陛下难道不能透彻地看清他的邪恶行为吗?”明朝时期,严嵩是著名的权臣,他长期在朝中担任要职,拥有极大的权力。然而,严嵩却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对朝廷的政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朝廷的利益,更让百姓深受其害,民不聊生。当时,有一位名叫董传策的官员,他正直无私,对严嵩的恶行深感愤慨。他多次上书皇帝,揭露严嵩的罪行,希望皇帝能够明察秋毫,严惩奸臣。然而,由于严嵩在朝中的势力庞大,他的奏折往往被截留或遭到打压。在一次朝会上,董传策再次鼓起勇气,向皇帝直言进谏,指出严嵩的种种恶行。希望嘉靖皇帝能够“洞烛其奸”,看穿严嵩的阴谋,消除朋党。然而,昏庸的嘉靖皇帝听不进忠言,反而将董传策打入大牢,发配云南。四、洞烛其奸近反义词近义词:明察秋毫、洞察秋毫、洞察一切、火眼金睛等,这些成语都形容人有极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迅速识别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反义词:蒙混过关、浑水摸鱼、蒙在鼓里、视而不见、浑然不觉等,这些成语描述了试图通过欺骗或混淆视听来逃避责任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五、洞烛其奸感悟“洞烛其奸”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时,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清醒的头脑。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识破那些隐藏在背后的邪恶用心或不良动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用智慧去辨别是非,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维护正义。同时,这一成语也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心存侥幸,因为任何阴谋诡计都可能在智慧的眼光下无所遁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一篇:樊振东苦尽甘来?错了,国乒通告藏玄机,刘国梁避谈3大敏感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